作者:姬明 江苏省宿迁中学班高二(18)班

更新时间:17-08-31 | 作者:枫叶新希望杯 | 点击量: | 来源:枫叶新希望杯

残缺亦美

江苏省宿迁中学班 高二(18)班 姬明

        见惯了完美无缺,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,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。
        观遍了浩荡沧海,无端无涯,那一绢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,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。
        识尽了喧嚣红尘,拥堵繁盛,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,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。
        而后,生命以退让,以不完全显现,于拥堵中开辟沉寂,残缺亦美。
        百转千回,你悄悄地睡在米洛斯那片神圣的土地上,直到重见光明之日。你,这位爱与美之神,复苏之日,尽管已失去那两条玉臂,惊世的美,绝伦的美,维纳斯的美,你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凝聚于断臂之处,空空荡荡,却又如此丰富。那一刻,那点残缺激发多少人心中的维纳斯。那一刻,让美延伸,让爱丰满。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有些事太逼真、太完美,往往使思维局限,然而中国的智者似乎早已领悟到了这一点。天马行空的中国画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。大师齐白石画虾三只半,那半只隐身于水草之中,只见一截虾尾,看似简单的勾墨,率性而行,肆意而为,可知真正的智慧便在这里体现,那点残缺的印象,瞬间便使思维活跃而起。
         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世界的本原也就是隐藏在那点微小的残缺之中。佛陀拈花示众,众弟子皆不解,唯有伽叶双手合十,口称“阿弥陀佛,弟子顿悟。”终继佛陀大业。这是人的智慧,在残缺之中窥视了人间真谛。当仅剩那点残缺,生命的意义也便由此显现。一波微澜,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残缺,那是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的澎湃。
        一片诗词,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残缺,那是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的一丝凄美。
        残缺本身就是一种保留。因为残缺,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,然而残缺亦美,无法了解的同样充满智慧。


        点评:作者用深刻而富含哲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“残缺美”的理解,独到而有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