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冢
江苏省宿迁中学班高二(23)班 李卉子
那原野上的一块石碑,轻轻倚靠在矮树旁,等待,沧海变桑田。
石碑上渲染着翠绿的苔藓,一层层地反复摩挲,朦胧了岁月雕琢的痕迹,依偎在石碑旁的软泥薄薄地蜡封了一世的过往。
那沉睡碑后的人,是否曾在瓷青的天空下,打着油纸伞,吟唱“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呢?又是否曾在朱凋瓦暗的阁楼上极目天涯呢?为什么,那些怎么也不会老去的旋律,总在美景良辰撕扯离人的心肠?
我无法臆断那些遥远的故事,只是觉得这是个美丽的信仰。因为神圣,所以单薄,所以寂寥,无法穿越时间的魔障,只好在喧嚣的世间远离,躲在斑驳的树影里祭奠自己的忧伤。
明见着,斜阳流水悠悠,顷刻兴亡过手。
时间的涛声冲刷着那份沉淀,可那块连姓名也没有的石碑却忽然将心内掏空,一点回忆民没有留下。是逝去的人宁愿遗弃世俗,还是要将自己最后的存在利落地扔掉?也罢,人生也许本来就不需要过多修饰,没有名字才不需要正名,才不需要摸着因果链去归根循源。那些反复的证明又有什么意义呢?只要自己知道,爱过,恨过,足矣。海天茫茫,风尘碌碌,在无数熟悉或不熟悉的地方走过,人我两忘,相对无言,毕竟也是一种难得的安宁啊。
可我偏生怨怼,人是永恒的过客,只得在旅途中捡拾人生,太多眼泪,太多欢笑就这样散落在别处,连回忆也总以他乡为睡榻,反复做着同样的梦。以为可以把他乡住成原乡,到头来可以安置自己的地方只有这一杯净土而已。那些铭记于心的爱恨情仇原来脆薄如纸,爱的,不爱的,都随风飘散,无以凭吊,无处告别。
这一方青冢却如此气定神闲。也许是惯看闲庭落花,秋月春风,也许是历经坎坷磨难,风雨飘摇,那青冢就像一位老僧端坐于红尘之外。吾身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,死亡的唯一秘密就是让一切安静下来,去聆听生命的弦外之音。死亡是人生的第二次洗礼,让我们磨去记忆的棱角,让爱恨都不那么刺眼,让生命圆润起来。
学着参拜生命,一如这青冢。
点评:清明时节,选择青冢这一特定的事物,满怀感伤,参透人生。对语言的把握游刃有余,凝炼自如,读起来感觉很有味道。